本书希望针对云数据中心网络所涉及的各种技术来为读者进行概述。在第2章,我们将回顾数据中心从早期的大型计算机到云数据中心的演变历程。在第3章,我们将在芯片级层面讲述交换结构架构,以及它们是如何基于数据
大型云数据中心网络的建立、配置和监控都要用到软件。云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和存储资源的设置、配置和监视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软件。很多时候,在公共云建立一个新的租户需要在网络、服务器和存储管理之间进行紧密协调
数据中心网络必须互连数以万计的服务器和存储节点,而且还要提供与外部运营商网络的连接。当基本的网络构件是仅有100 个端口的集成电路时,这就变成了架构设计方面的挑战。对于那些规模很容易地增长到支持数千个
云数据中心无法承担为存储和数据提供独立的网络,因为这需要大量独立的交换机线缆。相反,所有的数据和存储流量都要通过以太网传输。但是存储流量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因为它通常包含一些即使在网络高拥塞期间也不
在云数据中心,服务器虚拟化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降低运营成本。你可以把服务器虚拟化视为将一个物理服务器从逻辑上划分为多个小的虚拟服务器,且每个虚拟服务器都运行自己的操作系统。这种方式可以将数据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当我开始从事交换结构芯片设计的时候,人们认为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对于重要的电信应用来说,这是一种不可靠的传输机制,会在严重拥塞的环境下丢包。然而,由于广泛的部署使用和大批
大多数云数据中心对于在性能最大化的同时实现成本最小化都有特殊需求,这些需求在其网络设计中有所反映。云数据中心通常采用以太网设备建网,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以太网的规模效益,同时还可以提供高带宽和数据中
由于云数据中心使用大量的机架式服务器或箱式数据中心模块,因此将所有这些组件进行组网连接就成了一种挑战。云数据中心管理员希望缩减投资和运行费用,包括网卡、交换机、路由器和电缆等方面的支出。以太网已经
在早期的万维网(还记得这个词吗)中,传输到家庭电脑的数据很有可能来自于某企业级数据中心的一间堆满服务器的机房。此后,互联网的规模开始呈爆炸式增长。访问网络的人数、可用网站的数量以及平均数据下载量都
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可以彼此互连,也可以连接到存储器,还可以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连接到外部网络。实现这些连接需要使用铜缆或光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铜缆布线一直是一种成本较低的解决方案,但是当需要较高的带
云数据中心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网络设备。服务器都配有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络接口卡),这些NIC 用来为服务器CPU 提供外部以太网端口。有了它们,就可以通过数据线将服务器连接到网络上的交换机。
几乎所有的云数据中心网络都使用可变长度帧来传输数据,这些帧也被称为包。这两个术语我们都会在本书中用到。大的数据文件要在通过网络发送之前分割成帧。一个帧格式的示例如图1-2 所示。首先使用第3 层报头(
1 2 网络基础本书的目的并非让读者深刻理解网络协议和标准,而是对云数据中心网络内部的技术进行全面概述。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书介绍的某些主题,最好重温网络原理的基础知识。如果你对网络基础知识已经非常熟悉,
在全世界,已经部署或正在建设的全新云数据中心都拥有数以万计的服务器,有时候甚至拥有数十万台服务器。这些云数据中心有时被称作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你可以把服务器看作去掉图形界面和键盘的台式电脑,不过加上
欢迎阅读这本专门讲述云网络的书。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云都已经对你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每当你在Facebook上查看某人的状态时,在亚马逊上购买商品时,从谷歌地图上获取方位时,你都在访问着某个大型云数据
第1章 欢迎来到云网络 11 1 介绍 11 2 网络基础 21 2 1 网络协议栈 21 2 2 包与帧 31 2 3 网络设备 31 2 4 互连 41 3 什么是云数据中心 41 4 什么是云网络 51 5 云网络的特
在过去的30年里,我目睹了半导体行业和网络行业的许多进展。正是由于网络系统依赖于半导体技术的演进,这两方面的进展在许多方面相互交织。鉴于在半导体和网络行业工作多年,我想先介绍一些与此相关的背景,这样
这是一本从网络技术的视角讲述云计算的图书,它的主要特点在于通俗易懂而且没有炒作云计算概念的篇幅。这本书是一部耗费心血完成的作品,对很多概念及技术的理解和解释都非常准确,适合刚刚接触云计算技术的读者
编辑推荐:云网络背景概述,阐述了原有网络技术如何向分布式、基于云的网络发展剖析云网络关键组件:交换结构技术,拓扑结构,网络标准了解架构的发展、数据中心自动化、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展望云网络数
本书聚焦于数据中心内部的网络,所讨论的话题集中在大型云数据中心内部组网所需的设备、软件和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云计算和云端网络互连概述,数据中心的演变,交换结构技术,云数据中心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虚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