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频道 > 网站 > 网页设计 > 云数据中心网络技术
前  言
15-11-09    下载编辑
收藏    我要投稿   

本文所属图书 > 云数据中心网络技术

本书聚焦于数据中心内部的网络,所讨论的话题集中在大型云数据中心内部组网所需的设备、软件和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云计算和云端网络互连概述,数据中心的演变,交换结构技术,云数据中心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虚拟立即去当当网订购

在过去的30年里,我目睹了半导体行业和网络行业的许多进展。正是由于网络系统依赖于半导体技术的演进,这两方面的进展在许多方面相互交织。鉴于在半导体和网络行业工作多年,我想先介绍一些与此相关的背景,这样你们就会明白我的观点源自何处。

当我以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身份加入半导体行业时,研究实验室仍在努力确定可用于高性能逻辑器件的最佳技术。刚开始,我是硅双极芯片设计师,后来很快转到了GaAs(Gallium Arsenide,砷化镓)芯片的设计上。20世纪90年代,我亲眼见证了CMOS成为在行业中占主导地位的半导体技术。我刚从大学毕业的时候,以太网还只是众多建议网络协议中的一个,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它已经发展到了开始主导各种网络应用的地步。现在,在局域网络、数据中心网络、运营商网络和模块化系统背板等领域,已经很难找到其他可以与以太网竞争的网络技术了。

1996年,我在Vitesse半导体公司工作。在大约12年的GaAs芯片设计经历之后,我开始探索将GaAs技术用于新的交换结构(switch fabric)架构。当时,硅技术在最大带宽容量上仍然落后于GaAs技术,我们今天的交换结构芯片架构尚不存在。我有幸与网络工程顾问John Mullaney在同一团队共事,一起设计了一种新的高速串行交换机架构,并且因此获得了两项专利。在这一时期,我们研究关于交换结构架构的论文时,有一个名字频频出现——Nick McKeown。当Nick McKeown还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生时,他和学生们就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其中的很多理念被当时设计的新兴交换结构架构所采用,也促进了今天交换结构架构设计的诞生。20世纪90年代末,CMOS技术在性能水平上很快超过了GaAs技术,所以Vitesse半导体公司的团队也改弦更张,开始为各种各样的通信市场研发大型CMOS交换结构芯片组。我们并不是唯一这样做的公司。

从1996年到21世纪初电信泡沫结束,人们提出了20~30种崭新而独特的交换结构芯片组设计,主要面向飞速发展的电信行业。这些设计有些来自IBM这样的老牌公司,有些则来自从思科和北电网络等公司跳槽出来的设计工程师所成立的创业公司,还有一些来自斯坦福大学和华盛顿大学这样的机构。泡沫最终破裂,资金随之枯竭,这些研发成果绝大多数都已绝迹。现在,这些公司当中仅有很少一部分幸存了下来,被Broadcom公司收购的Sandburst公司和Dune Networks公司就是两个例子。

电信行业的飞速发展期结束之后,在英特尔公司的主导下,交换结构芯片行业仅存的几家公司联合起来组建了ASI-SIG(Advanced Switching Interconnect Special Interest Group,高级交换互连特别兴趣小组)。该小组的目标是为遵循PCI Express 接口规范建立的通信系统创建一个标准的交换结构架构。在ASI 董事会制定规范期间,我作为Vitesse 公司的代表参加了ASI-SIG。人们很快发现,这样的规范显得过于雄心勃勃了。这最终导致英特尔等公司慢慢从中抽身,直到ASI 走到尽头。但是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经历,既让我明白了标准机构应该如何运作,也促使我对当今计算机行业广泛应用的PCI Express 标准有了一些技术上的见解。

在ASI 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之前,我就开始为Xyratex 公司工作了。这家存储器公司致力于基于ASI 标准为服务器开发共享IO 系统,希望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市场。其共享IO 计划最终搁浅,所以我转变方向,开始研究面向存储器应用的SAS 交换机。虽然只在Xyratex 工作了2 年时间,但是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光纤通道、SAS 和SATA 存储阵列设计的知识,并且从Xyratex 公司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那里了解到基于闪存的存储器具有何种优势和缺陷,他们甚至在Xyratex 公司从IBM 公司分离出来之前就已经花费了多年时间来研究这些技术。

纵观研究专用交换结构架构的那段时光,我那些在Vitesse 公司以太网部门工作的同行总会批评我们所做的工作,并且说“绝不要跟以太网作对”。如果是在20 世纪90 年代末,我可以就为什么不能在电信交换结构设计中使用以太网给出一长串理由。然而这些年以来,以太网的标准在不断演进,以至于现在大多数模块化通信系统都在其背板中使用了以太网。可以说,如果电信泡沫还没有让做交换结构的创业公司全军覆没,那么以太网将会做到这一点。

我职业生涯的下一站是第三家创业公司Fulcrum Microsystems。在我加入的时候,公司刚刚推出了为数据中心设计的最新24 端口10GbE 交换机芯片。虽然我在大部分职业生涯中都在和电信式交换机打交道,但是在过去的几年里也学会了很多关于数据中心网络的知识,最近又学会了如何运营大型云数据中心。我还深入了解了我们一直在交换机芯片产品中支持的以太网和第3 层网络(Layer 3 Networking)的各种标准。2011 年9 月,英特尔公司收购了Fulcrum Microsystems 公司。作为英特尔公司的一分子,我学到了更多关于服务器虚拟化、RSA (Rack Scale Architecture,机架规模架构)、微服务器设计和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等方面的知识。

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也一直对技术和技术的演进充满兴趣。我的兴趣有一部分可能是从祖父和父亲那里继承来的:我的祖父在1920 年前后成为一名电子工程师,而父亲在1950 年左右成为了一名机械工程师。我学到的很多东西还来自于这些年共事过的同事们。尽管因为人数众多而无法在此列出,但是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曾经在某些方面影响和教育过我。

我要特别感谢英特尔公司的同事David Fair 和Brian Johnson,他们对本书的一些关键章节提出了很有帮助的意见。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妻子Tracey。当我带着她在全国各地一次次地加入创业公司时,她始终是我最大的支持者。

点击复制链接 与好友分享!回本站首页
分享到: 更多
您对本文章有什么意见或着疑问吗?请到论坛讨论您的关注和建议是我们前行的参考和动力  
上一篇:1.3 功能
下一篇:1.5 小结
相关文章
图文推荐
JavaScript网页动画设
1.9 响应式
1.8 登陆页式
1.7 主题式
排行
热门
文章
下载
读书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投资合作 | 版权申明 | 在线帮助 | 网站地图 | 作品发布 | Vip技术培训
版权所有: 红黑联盟--致力于做最好的IT技术学习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