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互联网中,该协议可以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同时还规定了计算机在互联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有遵守IP协议才可以与互联网互连互通。
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分配的一个32位地址。每台连网计算机都依靠IP地址来标识自己。由于有这种唯一的地址,才保证了用户在连网的计算机上操作时,能够高效而且方便地从千千万万台计算机中选出自己所需的对象。
(1)IP地址的基本格式
按照TCP/IP协议规定,IP地址用二进制来表示,每个IP地址长32位(比特),比特换算成字节,就是4个字节。例如一个采用二进制形式的IP地址
是“00001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这么长的地址,人们处理起来也太费劲了。
为了方便人们的使用,IP地址经常被写成4个十进制的数,中间使用符号“.”分开不同的字节。于是,上面的IP地址可以表示为“10.0.0.1”。IP地址的这种表示法叫作“点分十进制表示法”,这显然比1和0容易记忆得多。IP地址格式:网络地址+主机地址或网络地址+子网地址+主机地址。
(2)IP地址分配
在互联网中的每个接口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与其对应,该地址并不是采用平面形式的地址空间,而是具有一定结构的。一般情况下,IP地址可分为5大类,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从中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1)在A类中,第一个段为网络位,后3段为主机位,其范围为1~127,如127.255.255.255。
2)在B类中,前两段是网络位,后两段为主机位,其范围为128~191,如191.255.255.255。
3)在C类中,前3段为网络位,后1段为主机位,其范围为192~223,如223.255.255.255。
4)D类地址用于多播,也叫组播地址,在互联网上不能作为节点地址使用,其范围为224~239,如239.255.255.255。
5)E类地址专门用于科学研究,也不能在互联网上使用,其范围为24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