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师”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由于发展前景和工资待遇都非常好,正成为许多网络爱好者、网络管理员和大学相关专业朋友的职业追求目标。就目前来说,国内图书市场中的网络工程师方面的图书基本上都是基于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软考)角度编写的,多数是各类软考习题分析,一些综合性的知识介绍,对于实际的网络工程应用没有多大参考价值,远不能满足现今网络工程应用和网络工程师的职业发展需求。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在电子工业出版社和笔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套专门针对网络工程应用(同时照顾了网络工程师软考需求)而编写的“网络工程师必读”系列丛书正式诞生了,这必将与我们前期推出的“网管员必读”系列丛书一样受到许许多多读者的喜爱和大力支持,成为市场中最受欢迎的图书之一。
网络工程师相对网络管理员来说,不仅所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在专业性方面也要深许多。也正是这个原因,目前国内市场中还没有一套比较贴近实际的网络工程师的图书或教程,很多读者也向笔者反映了这一现实问题。说实话,要写这么一套丛书,难度是非常大的,不仅因为它所涉及的技术面广,技术专业性强,更重要的是编写者要有非常全面、丰富的实际网络工程经验,要对各种网络工程技术、产品有全面、深入地掌握。笔者在这方面可能同样存在许多不足,愿各位读者和专家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出版社或笔者本人联系,我将虚心接受,在此对支持本书的读者表示最真挚的谢意!
关于本书
本书与笔者前期推出的“网管员必读”系列丛书中的《网管员必读——网络基础》一书一样,同属于网络基础类图书,但是它却在内容上与《网管员必读——网络基础》有着本质的区别。
书 名 《网管员必读——网络基础》 《网络工程师必读——网络工程基础》
面向对象 网络管理员 网络工程师
内容区别 侧重于网络组建、应用和管理所必需的网络基础理论和产品介绍,根据实际网络组建、网络应用和网络管理的需求编写 侧重于各种网络工程系统设计所需的深层理论基础,根据网络工程系统设计所需的OSI七层体系结构编写
深入程度 ★★★ ★★★★★
主要内容
本书共分11章:前5章分别从计算机网络工程基础、计算机网络总体、计算机局域网总体、计算机通信总体到计算机广域网总体介绍了相应各方面的最主要基础理论知识,其中主要包括各种网络类型的发展历程、体系结构和主要相关标准,使读者首先从总体上对以上各方面有一个全局性的认识;随后6章则是按照OSI七层体系结构从最低的物理层到最高的应用层的顺序介绍了各层的主要功能和通信协议(会话层和表示层在同一章介绍),着重分析了各功能实现的技术原理。
本书特别适合网络管理员和网络工程师朋友自学使用,同时适合想参加各种网络管理员和网络工程师软考资格认证的朋友作为培训、自学教材使用。因为本书内容丰富,知识面非常广,而且原理协议介绍非常深入、专业,所以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培训机构的参考教材。
主要特色
本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全面、系统、专业。
“全面”是指它所介绍的内容涉及到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各方面的基础知识,从OSI体系结构的最低的物理层,一直介绍到最高的应用层,除了安排在本系列其他图书介绍的知识外,关于计算机网络基础方面的知识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系统”体现在本书的逻辑性强、符合读者学习习惯。在正式介绍OSI七层体系结构之前,先从总体方面对网络工程基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局域网、网络通信基础、计算机广域网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地介绍,使读者可以先从高层次认识一些需要掌握的必备基础知识。然后再在此基础之上,按七层OSI体系结构的物理层到应用层的顺序介绍各层的功能实现原理和有关协议、标准。因为在OSI体系结构中,下层是为上一层服务的,这样的介绍顺序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各层功能原理。其实这就是笔者经常提到的书的“灵魂”,也是笔者思想的真实体现。一本没有“灵魂”,没有作者自己思想的图书,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一本好书。
“专业”则是指本书在内容介绍上,尽可能做到透彻深入,在阅读方面又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其实这是比较难以做到的。在这里笔者要对大家说的是,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各种通信技术原理,一定要结合实际生活的一些浅显的例子。特别是我们通常所进行的打电话、网上聊天等活动,其实所有通信原理都与这些我们平常所见的事情相类似。如TCP协议的三次握手就相当于我们打电话:首先,向对方拨号,对方在电话响后查看(有“来电显示”的情况下),或者询问(无“来电显示”的情况下)打电话的是谁,这个过程就相当于TCP的第一次握手。然后,接电话的一方问对方打电话做什么事,打电话者答复后,接电话的一方如果愿意继续接听,则会说明(在多数情况下不主动拒绝的话就算愿意继续接听),这就相当于TCP协议的第二次握手。当打电话方收到对方愿意继续接听的答复后,便开始讲具体的通话内容,这就是TCP协议的第三次握手。OSI的各层服务原语也一样,为了实现相应的通信功能,也就要有对应的信息表示,这些表示不同愿望的信息就是服务原语。如会话连接的S-CONNECT(会话连接)原语就有4种类型,负责不同的功能,其中S-CONNECT.request(连接请求)相当于我们打电话、用MSN或QQ聊天过程中的第一句问候,表示希望与对方通话或聊天;S-CONNECT.indication(连接表示)相当于对方收到打电话或聊天信息;S-CONNECT.response(连接响应)相当于我们打电话或聊天时对方对当次通话或聊天的表态,是同意还是拒绝;S-CONNECT.confirm(连接确认)相当于打电话或发起聊天的一方在收到对方响应后?鞒龅娜啡希?越?徊较蚨苑饺啡贤ɑ盎蛄奶炜梢哉?娇?肌?BR>以上仅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其他服务原语和功能实现原理基本上一样,只要多联系实际工作或生活中的例子就很容易理解了,千万不要死记这些原语和通信原理。
另外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实用”。这里所指的“实用”是它既可以作为网络工程师的基础用书,也能全面满足目前国内许多读者进行“网络工程师”软考所需,是一本难得的综合的基础类图书。
本书由王达主笔并统稿,参加编写、校验和排版的人员有:何艳辉、王珂、沈芝兰、马平、何江林、刘凤竹、卢京华、周志雄、洪武、高平复、周建辉、孔平、尚宝宏、姚学军、刘学、李翔等,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上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一些错误和不足,敬请各位批评指正,万分感谢!